“2014年应该成为一个标志。这个标志意味着中国旅游的世界化和世界旅游的中国化。我们要在这样一个高度上谋求全面发展。”
一言形势,2013年“冰火并行”。“八项规定”和《旅游法》的出台,大家觉得对行业发展有挤压态势。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的消费领域如果是靠公款消费和泡沫消费支撑,这个行业一定不正常。所以我说这个“冰”对行业是好事,可以让我们脑子更清醒。
虽然旅游领域两个主要行业感觉到一种压迫,但是去年实质性消费仍然在产生。所以我称去年形势为“冰火并行”,这逼着我们转型。道理很简单:我们将来要对应的是一个常态,这个常态就是正常消费状态下,即大众消费状态下的旅游发展。
去年酒店行业是全行业亏损,尤其是一些高星级酒店,我了解有的亏损1.5亿元到1.8亿元,这就逼着我们转型,需要研究2014年常态下的经营。酒店业要变,比如酒店行业求高、求豪、求奢华,不能这样下去了。原来酒店六七年不装修改造不行,就好像穿一件旧衣服觉得不能上街。但是看看发达国家、尤其是旅游发达国家,哪有我们这么多好的酒店。
二言“土豪劣绅”,创新推行。所谓土豪劣绅,一是土豪,这是2013年乃至前几年一个重要的现象,大批房地产老板进入旅游领域,产生了旅游地产现象,包括大批的矿老板都进入。从房地产老板来说,旅游地产是住宅地产的提升。住宅地产是整个房地产价值链的下游,他们希望往中上游走,他们把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商业地产视为中游上游,客观来说也是如此,构造了非常凶猛的“土豪”现象。
还有“劣绅”,以去哪儿上市为代表,去年携程旅游网也在进行创新,都在进行融资。传统旅行社觉得这条路不好走,为什么还有大把资金进入?这些“土豪劣绅”体现了一种创新,把其他行业很多运作经验运作模式带入行业、推动了行业发展。这是好事。
三言发展,转型升级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是老话题,但是到现在转型升级并没有全面完成。这和改革是一个道理,改革都是逼出来的,转型升级也是逼出来的。2013年的市场态势造成的强大压力,将为我们行业的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何理解转型升级呢?我认为就是体系化,从原来比较单一的、官方旅游产品体系转向一个服务型产品体系。从产品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基本转型。下一步还有市场转型。我们不要动不动就瞄着高端,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把握大众普遍性的旅游需求和产生的旅游消费。还有管理的转型,同样如此。
升级是从比较单一的传统层次,升级到一个全面的产品层次。这样的转型升级的根本还是深化改革。2014年是改革年,三中全会以后,有专家说有三百多个改革点,那么旅游行业能抓多少呢?我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时候感觉条条和我们有关系,但是似乎条条都抓不住。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改什么?总的宏观态势是经济的增长速度下调,经济发展质量要上一个台阶。这是一个总的宏观态势,旅游行业能够脱离这些吗?不能!所以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希望2014年改革年旅游行业可以有一些新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一些新气象,能够出现一些新发展。
四言深度,涉及新旧模式。旅游被称为新兴产业,但是新兴产业未必是新型产业。两大阵营分界应该比较突出,这里有四种模式,一种叫新领域、新模式,一种叫新领域、旧模式,一种叫旧领域、新模式、一种叫旧领域、旧模式。
新领域新模式是最好的,但是现在哪一类叫新领域、新模式,旅游电子商务大体可以归做这类。旅游地产实际上是一个旧领域的新模式。我们传统的酒店和旅行社基本上是旧领域和旧模式,所以需要在四种情况里研究到底是哪一种,应该推动哪一种、应该引导哪一种。这样才可能使我们发展更有深度。
五言变化,意味着将来。我们在面临巨大的变化,一是跨业,旅游涉及各行各业,这种情况下旅游只是一个领域。二是跨界,其他各界的各种方式都在融入,但是现在的状况是我们在被动接受跨界融入,自己没有想过走出去。三是跨国,2013年产生了一系列的跨国行为,而且这样的行为往往是房地产公司的运作,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旅游集团走不动,为什么走不动?中坤集团在冰岛买三百平方公里土地,被人家拒绝。类似这样的现象去年产生的有十几起。十几起跨国并购案例,包括跨国上市案例一年之内集中产生,说明行业已经到了集中程度了。但是真正领先的绝不是传统的旅游企业。四是跨文化,旅游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用马未都的话来说文明求同文化求异。所以跨文化发展必然是一个趋势。
六言展望,世界地位全面提升。多年以来我们总喜欢说国际化,然后再说要和国际接轨、遵循国际惯例。但是仔细想一想,这样的话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边缘化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我们不断在学习,如今不同了,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世界第一,出境旅游世界规模第二,入境旅游世界规模第三,这样一个旅游大国我们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和三十年前绝不可能同日而语,甚至和十年以前都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总体的认识要调整过来。
现在可以做一个课题,叫做中国旅游的世界化与世界旅游的中国化。世界化是我们站在世界视角上认识中国,在中国旅游视角上把握世界。如果没有这样的视野,没有这样的气度、没有这样心胸,我们会辜负世界对我们的期望。
客观来说,中国一年出境旅游超过8000万人次,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旅游发展格局,也改变了发展态势,当然中国人现在出去仍然很土豪,让全世界人皱眉头迎接财神。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需要一个客观定位、需要一个客观视野,也需要谋求一个大的发展格局。
所以,我看2014年也应该成为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就意味着中国旅游的世界化和世界旅游的中国化。我们要在这样一个高度上谋求全面发展。
旅游休闲业发展进入黄金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高培勇
“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转向以服务业,特别是其中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中国的旅游业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时期。”
昨天从网上看到一个消息,媒体援引国家统计局2013年数字,北京市在去年全国的GDP增速排行榜当中倒数第一位,但是北京市发展质量和民生改善状况排在正数第一位。
一方面经济增速倒数,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质量和民生改善质量正数第一,这之间有什么可以总结出来的东西?我想这是大家所关心的。
由此我想到三年前的上海。当时上海正值GDP增速开始下滑,并且在全国倒数的时候。上海市领导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组成调查组,到上海调研。
我们经过调研,使用了一个被称之为恩格尔定律的拓展命题来加以解释。谈到恩格尔定律大家都知道,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用于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比重逐步下降。这是我们在经济学上反复被验证的基本规律。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随着经济越来越进入到成熟阶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逐步上升,物质产品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是趋于下降的。
上海的经验表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体是制造业的70%。当我们讲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大的方面讲是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的交替转换。当服务业增加值上升、制造业增加值相对下降的时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在下降,从而GDP增长速度也会趋于下降。
进一步来说,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应当是逐年上升的。
这是上海和北京的经验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道理。也恰恰在这个时候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组建,并且在过去一年当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这些理念恰恰和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相契合。比如说就经济的发展目标来讲,从去年起,有一个字已经从经济发展目标表述当中彻底消失了,那就是“快”,历史上看对经济发展目标的定义从来没有缺少过这个字,计划经济用过多快好省。后来用过又快又好、又好又快,也用过平稳较快。不管怎么样的表述“快”字从来不少。
去年开始“快”字消失了,取而代之是质量,以优化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比如说没有水分,要带来就业增加,要带来以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的那样一种并行增长。比如说要有效益,比如说要资源环境可支撑。这些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理念也和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相关,就是就业居于优先地位。我们总说宏观经济目标是一个大的目标,诸多目标当中有多种排序,以往总是把增长放在第一位,去年开始就业已经在诸多目标当中排在第一位。而且明确提出保增长、稳增长,就是为了保就业。特别是在保就业的过程当中,还发现了中国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所出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呢?在以往以制造业发展为主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大约经济增长每提升1%,会带来1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但是当我们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体发展阶段之后,GDP每增长1%,带来的城镇的新增就业量不会止100万,而可能跃升到120万、130万甚至更多。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13年以来,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低于2012年,但是城镇新增就业量又高于2012年。所以在这样一种背景条件下发现服务业比重上升,旅游业增加值占GDP增加,意味着吸纳的新增就业量要高于以往。
在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大方向上,决策层提出调整方向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在这样一种主观上致力于服务业发展、致力于旅游业发展,客观上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转向以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旅游业为主导的一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显然中国的旅游业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时期。
基于上述几点,我的判断是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阶段,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的源泉。
换言之,旅游休闲业发展在目前中国已经进入黄金期。
研究深化改革新语境下旅游竞争力
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 吴必虎
“乡村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土地制度改革等等一系列的变化,都会给旅游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深化改革新语境下,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一系列的改革信号已经发出。改革新政对旅游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如何深化改革?
不久前,我在《中国旅游报》发表一篇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旅游影响的文章,比如土地改革,城镇化人口越来越多,人们需要到外面旅游。过去没有人愿意去农村投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过去所有旅游集团改来改去就是换个新名字。但是乡村旅游、旅游度假发展,要在旅游产品本身进行探索。所有的旅游地产不像华侨城这样的把产品做出来的都是盲目的行为,过去这种行为非常普遍。如何真正做旅游产品,而不是只做地产,地产是产品的一部分。
另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会对旅游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应该说从产业培育来讲,那么多农民进城,工业带动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工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更多可以进入现代服务业。最近有一本书里非常强调旅游城镇化,一个是城市内部大量进城新市民要从事服务业。其次乡村不能够全部城镇化,要保留一部分乡村景观和乡村居民,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比如谈到福建旅游,乡愁在海峡两岸就很突出。
这是改革新语境下,还有很多问题,新的要求,但是很显然不管是政府、企业、学术界,对新型的城镇化大的语境下,还处于探讨阶段。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真正的旅游产品,特别是休闲度假产品。乡村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土地制度改革等等一系列的变化,都会给旅游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城镇化要靠多种产业,工业化一词是中文的翻译,也可以译为产业化,是第二产业、甚至有人说第四产业,整个人口从农业状态转为非农业状态,都叫城镇化,是中国未来所有发展的核心。所以,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大小是未来城市竞争的目标。
旅游思维方式是一种创新与整合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 林峰
“旅游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旅游思维方式正在带领我们面向消费经济时代,形成更大的一个发展结构,推动行业进入跨界运作。”
在服务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时代里,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能够带领中国在服务业发展和创新中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我做了十年旅游,有一个深刻认识,旅游思维方式正在成为服务业创新和与地产业、土地开发、区域发展结合的创新思维方式。
旅游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创新与整合。关于旅游思维方式的问题简单看一个案例,这是成都刚刚建成的环球中心,外观造型极其漂亮,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体建筑,里面做了最核心的主题乐园、大型水乐园,这样一个大型商业体把主题公园、水游乐和温泉作为吸引力来吸引周边居民。
北京、上海等地出现大量商业综合体,全国近几年估计会出现两万个商业综合体,已经进入恶性竞争状态,大家都在预测下一步结果一定是一大批商业综合体要死掉,谁能解救商业综合体?我们发觉旅游是为他们带来最好调整的药方,旅游的思维方式我简单形容为打造独特性、创新体验式、情境化的旅游方式,从而实现从人气到消费聚集的产业效应和发展。
对于商业发展走企业化、走游乐化,大量购物项目,用旅游的思维模式以及人气聚集、消费参与、游客游线、商业动线、游客游线修整商业动线,成为商业地产开发的思维方式。旅游思维方式同样是重磅炸弹,和互联网思维方式具有同等的创新价值和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旅游要发挥作用不是改旅游本身的东西,而是让旅游在市场当中发挥更大效应。
我们已经遇到巨大的人口红利,同时也带来消费红利。中央现在改革和政策导向是在释放消费红利,无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还是关于养老政策,推动旅游发展政策都是叫释放消费红利的改革与政策导向。城镇化率提高也好,我们遇到各种约束条件发展也好,实际上人的城镇化是消费升级和城市消费能力上升。新型城镇化绝不可能靠造城实现,依托于产业、市场化的新型城镇化叫产业先行,就业增加、人口聚集,这样一个逻辑。
旅游与城镇化什么关系呢?旅游是人的搬运消费,旅游搬运了人就搬运了消费。把人和消费搬运到一个所在地,消费的释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两个最大的特点是引擎效应和综合带动效应,由此形成了旅游发展引导区域经济的基础。
为什么提出泛旅游产业整合?什么是整合?旅游是渠道,旅游是最核心带动者、渠道和消费的来源。旅游带动引发的文化消费、娱乐消费、养生消费、养老消费和会议消费等等消费,必须用旅游整合。因此,我称之为泛旅游,因为旅游具有最核心价值。
围绕这样的泛旅游产业整合,旅游形成新型城镇化,简单来说分成七级体系,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小城镇、旅游综合体等,每一级以旅游为主导,形成区域开发的带动结构,如大中城市形成的城市公园、休闲卫星城,一般城市当中形成的旅游城市提升。
一句话,旅游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旅游思维方式正在带领我们面向消费经济时代,形成更大的一个发展结构,推动行业进入跨界运作。旅游界的同仁们不要仅仅把旅游看成行业,要把旅游看成一个思维方式、运作手段、整合行业和跨界运营的方式和模式。
来源: 第一旅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