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业内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新闻 > 业内动态
旅游城市应提高极端天气应对能力
来源:http://www.jxlxsxh.org    作者:jxlxsxh    发布时间:2013-11-20    点击次数:2287
    旅游城市在谋划城市建设时,要着眼于最大游客容量、极端严重天气灾害的“上限”,进行各项设施及服务等保障体系的布局,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始终

    近日,被称为史上最强台风之一的“海燕”侵袭海南岛。尽管没有带来根本性破坏,但却造成了当地旅游秩序的极大混乱。三亚市一度出现大面积断电、道路积水、交通受阻、航班延误等问题。“海燕”再一次考验三亚市的城市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也为国内旅游城市健全旅游应急体系、强化城市管理能力做了预警。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受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影响的事件逐年增多。比较典型的如2008年,受南方冰冻雨雪灾害等影响,我国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打击;此后发生的“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旅游业带来重创;每年东南沿海地区频繁光顾的台风,对当地旅游业也带来不小冲击。2010年台风“鲶鱼”袭击台湾,造成20多名大陆游客失去联系。正是在这次事件后,台湾当局开始更加注重改善景点安全性问题,建立健全游客避险机制。

    很多身处山河湖泊等地的旅游景点,由于自然环境脆弱,经常会出现局部天气灾害,如山体滑坡、雪崩以及水灾等,但这些通常都是“点”上的问题。像三亚这种几乎完全依靠旅游业的城市,倘若出现台风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其影响将会上升到“面”上。整个城市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将面临全城戒备、整装上阵的“保卫战”。

    因此,旅游城市的应急体系建设更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管理能力提升镶嵌共生的必要举措。也即是说,旅游城市的决策者在谋划城市建设时,要着眼于最大游客容量、极端严重天气灾害的“上限”,进行城市各项设施及服务等保障体系的布局,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始终。

    当然,应对旅游过程中的极端天气,仅凭政府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由点及面、统筹谋划、多管齐下、上下联动;既要做好未雨绸缪的预防工作,又要提高事故的反应和处置能力。让游客完全放心,也是旅游城市展示自身形象的最好名片。具体而言:

    一要整体谋划、设计旅游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体系。贯彻《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加强旅游休闲的安全、卫生等保障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的要求,旅游城市要出台本地的旅游应急体系建设法规文件,必要时制定相关的建设发展规划,实现城市的整体建设与旅游应急体系构建有机融合。

    二要实现旅游环境安全预报常态化、规范化。建立旅游景区环境安全预报机制,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区间、自助游地区的极端天气进行环境气候安全预报。可以与天气预报等节目一起播出,向公众提示极端天气发生的区域、种类、等级、应对建议。

    三要完善应急救助保障机制建设。加大对旅游景区抢险救护力度。如建立空中投送给养、物资等预备机制;在旅游核心景区内,强制设立应急避灾场所,以方便物资供给、资源保护、人员避险。此外,还应强化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组织程序和演练工作,通过每年设立“应急避难日”等,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和能力。

    四要加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相关研究。2008年,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关于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就旅游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对策,要求各地立足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充分认识区域性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全面把握对旅游业的不利与有利因素。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聚焦典型案例,开展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当务之急在于加强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

    五要大力宣传和践行低碳理念。极端天气的产生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直接的联系,其罪魁祸首是碳排放量的大幅攀升。减少极端天气,要把低碳理念贯穿到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践行低碳,人人有责。要从身边的点滴事情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开一小时空调……只有这样才能给今人和子孙后代一个清洁、健康的生存环境。

 

来源: 中国旅游报

上一篇:全心全意做好导游管理服务
下一篇:轻松讲旅游谈笑皆智慧
Copyright © 2024 jxlxsx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by 嘉兴市旅行社协会 浙ICP备13027769号-1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推荐 嘉兴中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