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季度旅游景区整体景气状况
与2013年第2季度相比,2013年第3季度景区行业的景气指数进一步上升,景区企业对当季行业的预期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判断较上季度都有所提升,各项经营指标中,接待人数、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指标出现大幅波动,其他指标整体趋于稳定。第3季度旅游业正值旺季,企业对本季度自身发展信心满满,但随着第4季度淡季的到来,各景区纷纷下调行业和自身发展预期。总体来看,景区企业对于今年行业总体的发展情况呈审慎乐观的态度。
旅游景区行业运行的外部影响因素
正面因素
暑期旅游正热
7月,随着毕业季和暑期的到来,大量的旅游需求特别是长途旅游需求得到释放,毕业游、亲子游、避暑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受到游客热捧。加之今年夏季的异常高温,内蒙古、贵阳等较为凉爽的城市和草原、山地以及亲水的景区受到游客青睐。
节假日的推动
中秋节、十一黄金周商家纷纷针对游客需求加大宣传和优惠促销力度,有效地刺激了游客需求。
负面因素
第三季度进入季节性灾害多发期,特别是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天气异常,全国大部分地区酷暑、洪涝不断,影响了景区正常的运营。南方的持续高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旅游需求,浙江一带的游客接待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旅游景区行业的运行态势
1.景区门票在线预约、预订将成趋势
作为控制游客量的重要措施,景区门票的网上预约制被广泛提及。如敦煌莫高窟团体参观已经实现了网上预约,厦门鼓浪屿也正计划实行网上预约上岛,以此来减少接待压力,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同时提高游客体验。相应的,有业内人士指出,限流意味着景区在特定时段可出售的门票是有限的,可能会“一票难求”,有些景区可能会通过提价来弥补限流带来的损失,这样,既掌握预订先机,又有票价优惠的第三方平台的门票预订业务会大量增加。事实上,我国许多大型旅游企业如同程、携程、驴妈妈等都已经开展了景区门票预订业务。
2.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提前响应《旅游法》
《旅游法》正式实施前期,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整顿旅游市场,提前响应。如南京9月中下旬开始对全市旅游市场的大检查,并明确十条规定,包括对擅自提高门票或另行收费项目价格行为的严查,检查未依法公告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景区等。目前南京正在对各主要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做科学核定,并于近期公布主要景区的承载量。
3.第3季末旅游安全事故频发引关注
2013年9月15日到19日四天内,西安、北京、杭州、南通的景区连续发生旅游安全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恰逢中秋节和十一黄金周双节前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几起事故的发生,或发生在游客参与刺激性的游乐项目期间,或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与游客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有关。大家共同努力,各司其职,才是旅游安全根本的保障。
4.“抄底”游火爆9月
大批游客纷纷调整假期,将十一的行程改在中秋,赶在新法实施前出游。众多旅行社纷纷表示,今年9月的市场表现明显较之前火爆,迎来“最火中秋”,原来的淡季也成为旺季。
旅游景区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景区信息化水平,严格控制景区容量
在线旅游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信息技术正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国景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显然是非常有限的,对景区容量的控制为我国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提高景区的信息化水平,不仅要通过提高门票预订、检票等服务功能调节需求过于集中的现象,还要通过建立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网络系统,建立动态客流监测机制,如利用卫星定位和全球跟踪系统等实时监控景区内游客分布,并实时向游客公布,引导客流,在尽量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时提高旅游体验。
2.各方携手,共同保障旅游安全
连续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对于节前出行的人们来说不是好消息,对整个旅游业而言,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旅游。保障旅游安全,绝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新出台的《旅游法》在旅游安全一章规定了政府层面的义务,包括将旅游安全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国家建立旅游目的地的安全风险提示制度等内容,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对旅游安全的预防和应对做出保障,利于降低景区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旅游法》还对对旅游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条件、应急技能培训、产品与服务的安全监测、特殊旅游群体的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范,利于明确旅游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和经营者要严格执行《旅游法》,切实尽到应尽的义务。但无论如何,旅游者才是保障自身安全的主体,所以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注意并严格执行景区的相关规定,切忌抱有侥幸心理,造成不良后果。
来源: 中国旅游报 |